2022年以来,南平市公安局按照“党政主导、部门协同、交警主力、全警支撑”总体思路,着力推进治理机制体系化、交通警务合成化、基础工作精细化,全面构建“全警管交通”新模式,实现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全面下降,较大事故“零发生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建立“三项机制” 完善全链条治理体系
坚持党政主导。把道安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县(市、区)委常委会、政府常务会每年两次专题研究部署,列入党政考核,增加考评权重;南平市政府印发基层道安管理办法,建立健全挂牌整治、约谈问责等机制,明晰“县、乡、村”职责,形成“市级抓总、主责在县、管理在乡镇、延伸到村居”责任链条。
坚持部门协同。依托“三大平台”(平安办、安委办、道安办),建立市领导牵头的月会商、季点评工作机制,分析调度、补强短板。将道安履职纳入市委大督查和市纪委监委专项监督,压紧压实部门责任。落实工程运输安全管理办法,抽调城管、住建、交通、公安等部门人员,成立“工程运输办”,建立全市管控网络平台,把好企业准入、加强动态监管,实现联审联批、全程监管,形成工作合力。
坚持高标推进。明确公安机关“一把手”为道安第一责任人,建立晾晒比拼、检视反思等机制,强化日通报、周研判、月考评,对考评后三位及亡人事故多发,安全形势严峻的县(市、区),由主要领导向市局党委作检讨,并与记功授奖挂钩,营造争优争先争效氛围。
强化“四大支撑” 打造全方位巡防模式
交警主力支撑。抽调列入部省级专家库的专业民警,组成研判团队,对人、车、路、企等交通要素进行精准画像,按风险等级实行分类治理。实行交警大队领导包片责任制,立足城区、国省道、农村“三大战场”,落实“警长+路长+城管”“交巡融合”等机制,做实路面巡防。以交警为主体,优选全市治安、刑侦、经侦等警种骨干,组建交管案件办理专业队,专司打击非法改装车辆、驾车追逐竞驶、销售非标电动车等交通管理领域突出违法犯罪,2022年查处交通刑事案件比升29.82%。
所队联防支撑。将交管业务纳入派出所权责清单,组建农村交警中队,整合警力资源,划定巡管片区,建立“所队联勤”(农村派出所与交警大队)“所所联勤”(近邻农村派出所之间)机制,制定勤务安排表,错时接续勤务,形成联防合力。2022年,全市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比降11.81%。
滚动补警支撑。创新“全警支援交警、城市支援农村、机关支援一线”的支援机制,组建机关民警交通勤务队,下沉重点乡镇和国省道,与辖区派出所联合开展交通整治,启动查控勤务,根据响应等级,按30%、50%、100%比例下沉,最大限度将警力、装备投向路面,提升整治成效。2022年,全市农村派出所现场查处严重交通违法占比37.7%,居全省第一。
科技赋能支撑。成立“智慧交管”工作室,联动指挥情报中心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,整合公安大数据资源,对接交通科技治超、工程运输管理等平台信息,构建报废车、超载超员、疲劳驾驶等16类交管实战预警模型,常态巡查、实时预警,扁平指挥、精准查缉。2022年共预警拦截重点隐患车辆6893辆,比升35%。
拓展“三个平台” 构建全覆盖管理网络
拓展基层网格平台。实施“乡警”回归,鼓励交警回到出生地兼管交通勤务,整合“驻村辅警”“两站两员”“路长”“网格员”等群防群治力量,组建“交通劝导队”,将交通管理融入全市1871个综治网格,实行重点驾驶人、车辆户籍化管理,做到信息共享、警务前移。
拓展综合服务平台。创新推出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申请、车辆报废等“一件事”套餐,大力推行货车通行码网上“一站式”申领,申请审核量居全省第一。下放进口车、大型货车、挂车等登记业务,推广设立103家机动车登记服务站,设置57个农村派出所公安交管综合服务窗口,方便群众就近办、一站办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。
拓展宣传矩阵平台。上线“南平交警交通安全文明教育”平台,实现重点群体全覆盖精准宣教,电动自行车购买人线上学习率达100%。深化“基层党校”“农村夜校”“公路课堂”“老人讲堂”等“两校两堂”机制,推出快板说交通、方言大喇叭等特色宣教模式,完善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联动交通安全微信群,常态化推送安全常识和案例警示,提升宣传受众面、吸引力,形成“全民守交规”良好氛围。
来源:南平公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