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荣县梧桐街道社工站建设运行以来,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“因站施策”,重视顶层设计、本土化实践、高质量赋能,通过汇聚多方力量,全力打造“梧桐品牌”,有效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,持续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。
蓄势谋远强“引擎”,筑牢基层治理网络。一是项目化运作。整合各级各类项目资金50余万元,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委托自贡众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运营,辐射柏林村、凤凰社区、望景楼社区、二佛路社区等4个村(社区)社工室,实现街道社工站服务有形有效。每个社工室平均拥有志愿者40余人,链接医院、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6家,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6个,采取嵌入、融合、联动的方式,引导社会多元力量高效参与社工站(室)建设。二是系统化赋能。依托街道社工站,组织街道、社区(村)、社工机构、社区社会组织的人员,开展业务知识培训、观摩座谈、工作交流等活动9场。注重链接高校教师、行业专家对社工机构承载力和运营力进行提能培训及督导,促使社工服务更加专业化。培育本土社工人才,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,助力4人取得助理社工师资格,实现街道持证社工零的突破。同时持续开展持证社工培育,通过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结合的方式,推动持证社工由考证社工向专业社工转变。三是清单化管理。在做好需求、资源两张清单的基础上,街道、社工机构联动制定街道社工站任务书,明确服务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,并由街道社工站通过周调度、月考核、季评估、年总结等方式进行专业督导,确保街道社工站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和社会效益。
业务聚焦支“杠杆”,夯实基层治理能力。一是社会救助有精度。街道社工站组织社工、志愿者定期走访辖区的留守(困境)老人、留守(困境)儿童等特殊群体,开展入户需求评估200余人次。积极倾听特殊群体的意见、建议,编制服务对象需求清单。对121名困难群众档案进行整理,通过主动发现,将特殊、困难家庭纳入服务,助力夯实动态管理精准救助体制机制。二是落实工作有力度。注重把稳街道社工站的角色定位,明确其平台枢纽搭建者、社会组织支持者、困难群体服务者的角色,及时提供有针对性、实效性的专业服务。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定期组织开展阶段性成效评估,全过程关注群众满意度。积极参与策划实施2023年荣县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,获得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,极大地扩大项目影响力。三是为民服务有温度。通过定期开展入户走访、留守(困境)老人帮扶、留守(困境)儿童关爱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,为“一老一小”提供社工服务。培育孵化的6个社区社会组织长期活跃在村(社区)社工室,有效解决了留守(困境)老人及儿童精神支持不足的问题,得到群众一致称赞。同时,开展6场老人的慢性病治疗、身体保健等公益讲座,让300余名老人受益其中。
专业导向搭“平台”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一是突出个性需求。围绕“一老一小一残”,重点在解决好老人精神纾解、儿童学业辅导、残疾人就业等需求上下功夫。街道社工站为困境老人开展“暖心行动”,采取“每周一敲门、每月一慰问、每节一小聚”等方式,让困境老人得到生理、心理、精神层面的慰藉,以专业力量确保服务提质增效。二是突出特色服务。深挖社工机构、社区社会组织的专业、资源优势,在服务特殊困难人群过程中实现组织的自我提能。通过“以社育社”的形式,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内生动力,陪伴实施“碧梧有爱 益路桐行”公益微创投项目,发布并实施小微项目5个,惠及群众上千人次。其中,爱多家庭教育工作室开展儿童成长教育活动,拍摄《家庭教育故事集》1部。三是突出品牌打造。按照“一站一品牌、一室一亮点”的思路,突出培育有生命力、有影响力、有号召力的社工站(室)服务品牌,以街道社工站为核心,嵌合“五社联动”机制,协助望景楼社区成立荣县首家社区基金。同时注重整合业务职能资源,筹集善款0.32万元有效反哺基层治理,极大地助力优化社工站(室)资源配置,确保专业、志愿服务更加规范有序、常态长效。
(李洁)